• 1
  •  
  • 2
  •  

首頁 > 專業知識

專業知識 | 聽力保健

聽力保健

聽力衰退與失智症息息相關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 HOPKINS UNIVERSITY)的醫學研究指出:聽力衰退會顯著提高罹患失智症(Dementia)的風險。這項歷時五年的研究指出,每10分貝的聽力衰退, 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會明顯提升27%。而阿滋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s)與聽力衰退也有相似的關係數據。
根據美國言語及 聽覺協會(ASHA)及加拿大語言病理學家及聽力專家協會(CASLPA-ACOA)的數據指出, 年過65歲, 20% 的人會有聽力問題, 年過75歲則增加為40 % 。現時80% 居住於護理安老院的老年人都會有相當的聽力問題。在加拿大聽力損失一向屬於老年人最常發生的慢性問題中的前三位。

現今社會趨於老 年化, 嬰兒潮一族也漸漸步入此人生階段, 聽力健康的問題再也不容忽視。

1999年時,National Council on Aging 也強調聽力衰退而沒有選擇適當的聽覺復康療程的老年人,比起有適當療程的失聰老年人更容易罹患憂鬱症及感到焦慮;進而感到"被孤立"。而"感到被孤立或孤單也會進一步提升罹患失智症的機率。 "

資 深耳鼻喉專科醫生吳憲威表示: "保護聽覺健康及選擇適當的聽覺復康療程不只提升長者的生活質素,更是保障老年人日常生活安全起居的重要環節。不單對老年人如是, 對小孩, 青少年及成年人更是如此。由於引發聽覺問題的原因很多,例如聽覺神經腫瘤或梅尼爾氏症等等。 所以需要準確的聽力測試來讓醫生引以為據, 為患者診斷出造成聽力問題的根本原因, 進而選擇最適當的聽覺復康療程。"

吳醫生進一步強調: "聽覺健康與腦部的發育及發展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我們靠耳朵聽見聲音, 聲音傳進腦部才可以分析進而了解這些聲音的意義。正所謂"用心聆聽";聽覺與心智發展的重要關係就可見一斑了。




噪音聽損 無藥醫

台灣新生報作者【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 2015年5月1日 上午12:00

噪音引起的聽力損失通常影響內耳毛細胞,造成感覺神經性的聽力損失。北市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職業醫學科醫師游文茹說,噪音造成的聽力損失並無藥物或手術可以治療。

醫師表示,噪音引起的聽力損失通常是對稱性的。噪音引起的聽力損失很少造成嚴重的聽力損失,低音頻的聽力損失通常四十分貝以下,高音頻的聽力損失通常在七十分貝以下。停止噪音暴露,噪音引起的聽力損失通常也會停止而不再繼續進行。先前的噪音引起的聽力損失並不會使工作人員對後續的噪音暴露變的敏感或更容易受到噪音的傷害。而聽力闕值升高,會使後續噪音引起的聽力損失的速度減緩。

噪音引起的聽力損失通常由四千Hz開始,再擴散到三千至六千Hz。在持續、穩定的噪音暴露環境下噪音引起的聽力損失通常在十至十五年後達到噪音引起的聽力損失的極限。持續性的噪音暴露比間歇性的噪音暴露對噪音引起的聽力損失傷害更大。從事噪音作業的員工,需要定期接受噪音特殊作業健檢,必要時經由醫師訪視工作現場環境、及取得噪音環測值後,進行後續配工及建議事業單位應進行聽力保護計畫。並教育員工正確使用聽力防護具。




噪音防護與聽力保健

噪音是甚麼?聲音為一種震動,也是一種能量,其中聲音的幾個重要的要素為響度、音 壓、頻率及時間之長短等。以上幾個要素,對聽覺的影響很重要。因為響度愈大則所感受的噪音也就愈大,高強度高頻率之噪音比低頻率之噪音對聽力之損害更嚴重。噪音曝露的時間愈長,也愈加深了對人類聽覺系統的損害。

假如能仔細的了解噪音之特性,大可以知道如何有效的去控制噪音或保護聽力。一般來 說,噪音是一種不愉快的音響,凡是生理上或心理上覺得不悅耳、不舒服的聲音均屬之,聲音音壓或響度是與距離平方成反比,也就是說距離聲源一倍的距離,聲音音量降低6分貝(如距音源100呎處,聲音強度為100分貝,則可推得50呎處為106分貝,或200呎處為94分貝)。另外若能減少噪音暴露的時間,才 能達到有效的聽力維護。

噪音對聽力的影響,主要由於長期的暴露。至於短期的暴露,如ktv後暫時性的聽力損 失,為聽覺的敏感度暫時性的變差。但隨著暴露噪音時間的增加對於會造成漸進性聽力損失的機會,是必須加以注意的。關於聽力的損失,沒有一定的原則。即使同一噪音強度、相等的暴露時間,但因個別差異性很大,每人表現的結果亦不一致。一般經過數小時的飛行,將會感受輕微聽力的損失,在休息一兩小時後,就可恢復。瞬間爆破等較強的噪音,有時在數分鐘內,就可造成急遽聽力疲乏,聽力在此種狀況,可能須要數時到數天的光景,才能完全復原。某些嚴重的病例,甚至於可 產生永久性的失聰。


一般來說,在人類語音頻率範圍(500 至2000 Hz)的聽閾在正常數值之內(即二十五分貝以內),可以聽得到大部分的語音,但是由於噪音性的危害,以至於聽不到信號中4000 Hz左右之頻率,對在語音中屬於中高頻率的子音不是聽不清楚就是無法聽辨,而影響個體對於語音明晰度的辨別能力。使得這些人在團體中參與討論的表現大受影響, 在噪音中聽取語音的能力更是不佳。


噪音所引起的聽力損害部位主要是耳蝸的內外毛細胞、及位於毛細胞上的纖毛以及聽神經 纖維,正常的毛細胞及纖毛排列整齊,但受損的毛細胞、纖毛及神經纖維零亂、彎折、變形或萎縮。對於聽力的傷害多半從4000 Hz開始,由聽力圖上可看到一個V的凹谷形狀,V形凹谷的底部即是4000Hz左右 的位置。剛開始的時候,V形凹谷的夾角較小,噪音影響對耳蝸的影響大都於耳蝸內負責感受4000 Hz及其左右頻率的部位,聽力的數值雖然增加但是還不算太大。但隨著時間的增加,耳蝸在噪音的侵害下,受害的部位越來越多,有更多頻率的聽力狀況跟著變差,並且聽覺敏感度數值也增加得更大,以至於V形凹谷的底部夾角變得越來越大。對長期曝露噪音下的人而言,他聽辨聲音的能力將變得更差。下圖係為噪音型聽力損失 者的「凹谷」型聽力圖(引自Newby & Popelka, 1992, p165)


噪音對人體的影響,噪音除了對心理有影響,包括厭煩、疲倦、干擾說話、聽力損失等結 果,對聽覺、消化、呼吸、循環、神經、睡眠等生理系統也有不良作用,此外尚且會妨礙溝通、工作效率、學習效率,以及思考過程等。,此決定於噪音的頻率與強度。這種長期暴露於穩定性噪音環境的飛行人員;若不注意防護,幾年下來,往往將造成聽力的損傷。

文圖引用:http://www.hear.tw/%E5%99%AA%E9%9F%B3%E6%98%AF%E7%94%9A%E9%BA%BC




漫談嬰幼兒聽覺發展與聽力保健(新生兒聽力篩檢)

孩子剛出生,聽覺發育對嬰兒的影響是很大的,剛當上新手爸媽難免有時很難拿捏,好的刺激固然是好事,但是過度刺激可能造成永久的傷害,有關於嬰兒的聽力,以下文章讓我們一起來關心。
嬰幼兒聽覺發展即便是子宮內未出生的嬰兒,也能感知到外界的聲音;未出生的嬰兒最早在懷孕的第24週開始就會對聲音有反應。然而,聽覺路徑要在出生後才會完全成熟。而且,這個成熟過程更需要透過聲音刺激才能完成。


嬰幼兒與語言發展能聽到並感知聲音訊號對兒童的言語發展是必要的。在語言習得的牙牙學語第一階段,世上所有的兒童說話語音模式大致相同。四到六個月大的時候,兒童的聽覺就真正開始進一步影響說話能力的發展。通常到了六個月大時,牙牙學語的第二階段就會開始。孩子會開始發覺自己的聲音,並嘗試發出語音。如果一個孩子到了這個年紀仍沒有開始自己玩聲音,嘗試發音,就代表可能有聽力問題。即使只有輕微的聽力損失,孩子也很可能很快就對不同的聲音失去實驗的興趣。

孩子的智力與人格發展跟聽覺密切相關
不只學習說話,孩子的智力與人格發展也跟聽覺密切相關。家長的聲音是嬰兒安全感跟親密感的來源。在學習說話以前,孩子就能透過家長聲音的音調來辨別稱讚、認可或警告的差別。新生兒所認識的世界,很大部分是透過聽覺了解的。兒童說話跟溝通的能力與聽覺能力息息相關,為了確保人生有好的起跑點,能早期診 斷、早期治療嬰幼兒聽力損失是很重要的。

在聽覺方面,胎兒時其實對聲音已有反應和記憶,根據研究顯示,外界的聲音可能改變胎動和脈搏,對父母的聲音也有記憶。北卡羅萊納大學曾做過以下的實驗:請十六位孕婦每天唸2回同樣的故事,等這十六位嬰兒出生後,將他們一字排開並讓他們吸奶瓶,再一一請出十六位媽媽唸故事時,發現有13位嬰兒在自己的媽媽唸故事時,會停下吸奶瓶的動作,證明了他們又聽到還在子宮內時所熟悉媽媽的音調。

至於嬰兒出生後,何時開始有聽覺?每個人個別差異甚大,有些小嬰兒在24 小時左右即出現,有些則延至一星期,不過平均約在第三天至七天。滿月後,嬰兒就開始對周圍的聲音有反應。到二個月時聽力便相當進步,嬰兒睡醒時,母親可跟他說話、唱歌、彈奏節奏明顯的樂器,和小嬰兒玩些能帶給他快樂的活動。三個月大以後就開始利用優美的旋律來刺激嬰兒聽覺的發展。此外,父母親可配合照顧嬰兒的日常活動或實物跟嬰兒說話,以幫助智力及語言的發展。

聽覺的發展的過程並不是只有聽到聲音這麼簡單,而是牽涉到認知發展的重要過程,向辨識聲音來源、大小、種類、音色、音的高低和頻率等,都需要寶寶有足夠的認知能力才能達成。
以下是不同年齡對外界聲音可能有反應:

1. 約三個月大時,寶寶對父母的叫聲開始有了表情的變化,會想轉頭或是移動觀看聲音來源。
2. 五個月時寶寶開始可以分辨出父親與母親的聲音。
3. 六個月時會對人們唱歌或講話的聲音產生興趣而一直注視;別人叫其名字時會知道是在叫自己。
4. 九個月時可聽到較遠的聲音。
5. 十到十一個月,父母如果放輕快的音樂給寶寶聽,此時已會站立的寶寶會隨著音樂上下晃動。
6. 十二到十五個月時,寶寶已聽懂「坐」、「來」等簡單的命令和指示,也嘗試發出簡單的單字表達自己的意思。
7. 一歲半到兩歲時已經較會二三個字的詞語,也會跟著電視廣告哼哼音樂。


聽力發展的刺激:出生後的嬰兒,做聽力篩檢,或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嬰幼兒對於聽力的反應,若有異常,應及早發現就醫診療。
許多媽媽在懷孕時都已經開始注意到胎教,有人說要常聽溫和、規律的音樂如莫札特、巴哈等人的作品。雖然醫學界最新的研究顯示,聽莫札特音樂的胎兒與沒聽莫札特音樂的胎兒,在長大後的各方面表現並無明顯差異。但重點在於,藉由聆聽古典音樂或是媽媽認為好聽的音樂,可以達到媽媽精神的放鬆,來培養懷孕時的好心情。
「剛 出生的小孩有沒有聽力?」其實是有的。舉例來說,目前各大醫院針對出生後的嬰兒,都有做聽力的篩檢,透過篩檢確知嬰幼兒的聽力是否有障礙或是否需要進一步醫療的介入。但最重要的還是經由父母或照顧者,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小嬰孩對於聽力的反應。一般而言,兩個月大的幼兒,會對聽力有所反應,會開始去找尋聲音的 來源,所以爸媽這時候就必須注意自己的寶貝對於聽力有沒有反應。
有 人甚至在小嬰兒出生後,就開始給小嬰兒帶耳機聽,開始作聽力刺激,雖然沒有證據顯示,這樣方式的聽力刺激會讓小寶貝更聰明,但這種方式是一種對於聽力刺激的想法,也就是小嬰孩可以有聽力的刺激與訓練。至於有些研究者認為,某些特定的音樂對於聽力的發展與訓練較好,例如節奏明快的音樂、模仿聲音的音樂、有圖像意念的音樂等等,對此部份的作法就見仁見智。在臨床上的經驗,我認為只要是各種聲音可以適度給小嬰孩刺激,不需特定選擇種類,就可以達到聽力刺激的效果。
對嬰幼兒的聽力刺激重點還是在於;要多跟小嬰兒有互動,例如多多跟他說話,或是以各類可以發出不同聲響的物品,例如鬧鐘、手搖鈴、樂器等,刺激小嬰孩的聽力。除了可以藉由聽力的刺激,來刺激腦部的發育外,更重要的是能在腦部語言與社會溝通前的黃金時期前,發現嬰幼兒是否有聽力的障礙,而能及早就醫診治,避免語言發展完全落後,或失去語言發展能力
(多跟小嬰兒說話,或是以各類可以發出不同聲響的物品刺激聽力發展)


嬰幼兒時期的聽力保健

一、0-3個月寶寶聽力保護
1、聽性反射階段
0-3個月為寶寶聽性反射的階段,這時寶寶的大腦還沒有完全發育,所以給寶寶大的聲音就會出現驚跳反射、吸吮反射、睜眼反射、閉眼反射等。
2、減少噪音污染
當寶寶出現耳垢,媽媽不要自行處理,必要時去醫院清理。居住環境要盡量減少噪音污染,給寶寶播放輕柔的音樂有利寶寶聽覺發育。

二、3-12個月寶寶聽力保護
1、聽覺反應階段
3-8個月是寶寶的聽覺反應階段,開始寶寶聽到聲音會有一些眼球的運動、肢體的運動;到了6、7個月就開始會尋找聲音,但還僅限於周圍比較近的聲音。
2、免疫力漸減退
6個月的寶寶從母體獲得的免疫力逐漸減退,容易罹患感冒,這時候要注意詢問寶寶有否耳部不適,提高警惕,防止中耳炎發生。另外不要給寶寶帶耳機聽音樂。

三、1歲以後寶寶聽力保護
1、聽覺會越敏感
到了1歲以後,寶寶的聽覺越來越敏感,也可以聽到視野以外的聲音了,他們的聽力也逐漸接近成人了。
2、避免發生意外
看護時要小心寶寶把細小物品如豆類、小珠子塞到耳朵裡;也要避免寶寶在玩耍時打鬧發生意外,導致聽力障礙。還得警惕呼吸道疾病引發耳病,注意不用耳毒性藥物。

四、孩子聽力下降四信號
1、查:聽力篩查是一個重要的手段,每一個出生嬰兒都應該作一個聽力篩查,這樣可以及早發現先天性的聽力異常。
2、言: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多注意小孩的言行,是可以從中發現一些情況的,這對早期發現聽力異常很有幫助。
3、觀:年齡稍大的兒童對叫喚聲反應欠佳,聽父母說話不專心,不能完成聲音傳遞的指令,也要看看是否由於聽力下降引起的。
4、觀察:小孩聽電話或打手機,如平時都是兩隻耳朵輪流聽的,但近一段時間以來,卻只用一側耳朵去聽。當出現這些情況之一,應帶小孩去看耳鼻喉科醫生。

五、嬰幼兒耳朵清潔方法1、正確清洗耳朵將嬰兒沐浴液在手上搓出泡沫,再用手指像按摩一樣輕輕揉搓耳後和耳廓,最後用擰乾的紗布擦拭乾淨。耳朵入口處,用消毒棉做成的棉條輕輕擦拭,注意不要隨便伸進耳道中去。
2、注意耳垢清除耳垢可自行脫落、排出。如果分泌過多使孩子感到不舒服或者聽力下降時,就需要處理了。但應該向醫生求助,不可自己盲目行事,以免傷害到寶寶。

六、異物入耳父母該怎麼辦1、孩子腦袋傾斜如果是食物,如豌豆、玉米粒等,一旦塞進耳朵容易刺破耳膜,或者引起永久性的損傷。此時,應讓孩子將腦袋傾斜,促使異物依靠重力掉出來。如果不行,就要馬上帶孩子上醫院。
2、立即尋求醫生蠟筆是最容易塞進耳朵的文具,可引起暫時性的聽力減退,或者導致輕度感染。出現這種情況時,父母不要急著自己動手,應立即尋求醫生的幫助。
3、手電筒照射法如果昆蟲飛進或者爬進了孩子的耳朵,可以用手電筒往耳朵裡照射,昆蟲多會朝著燈光飛來或者往孩子的耳朵裡滴幾滴嬰兒潤膚油,讓昆蟲隨著油流出來。
專業醫師看法:聽覺發展與評估(新生兒聽力篩檢)



一‧寶寶的聽力發展
baby 的聽力發展大概在胎兒時期就已經漸漸成型,國泰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陳慧如表示,胎兒在母體內5~6個月大時,內耳構造便已發育到和成人大小差不多的狀態,而到了6個月大左右,耳內的聽覺神經就可以開始逐漸感受到母體的心跳與呼吸,接近7個月大時的胎兒,甚至可以對來自外界(非母體)的聲音產生反應,此時的 胎教就很重要。由此可知,7個月大的胎兒其聽力構造已大致成熟。


「聽覺」是語言發展基礎
人體的各 個感官看似各司其職,但實際上是相互牽連的系統,其中「耳朵」掌管接收外界聲音的要角,任何的外在聲響都由這個接受器第一步的接觸;接受到的資訊再透過大腦理解後,轉換各種指令才可繼續傳遞做出反應動作和回應。陳慧如醫師說明,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前提下,扮演接收器的「耳朵」的確是不可或缺的角色,所以其完 整性也就顯得格外重要。


語言仍需學習
若以正常 的發展歷程來說,baby的聽覺系統在出生時已大致完備,但負責傳遞訊息給大腦做反應的聽覺中樞仍須靠外界聲音不斷的刺激,才得以發育完全;也就是說,baby即便擁有正常聽覺系統,若在出生後還沒接受任何語言或聲響的刺激,仍可能無法言語或無法使用正確語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


「牙牙學語」不是語言
出生滿6 個月之前的baby,會有些牙牙學語的動作和聲音,其實只是一種出於本能的反應,還構不成有系統語言的意義;許多語言代表的意義,還是要經過反覆的學習才能正確表達並了解箇中感情。陳慧如醫師解釋就像是突然身處一個完全不同語言的國家,自己會因為聽不懂而無法反應或回覆的道理一樣,baby在尚未學習語言 之前,的確對語言會有遲鈍呆滯的狀況。


  滿6個月 以後的baby,會像鸚鵡一樣重覆所聽到的語言,其實就是漸漸學習了解每句語言與其中的意義,並開始學習如何用語言回覆表達;而正常的孩子則約在1~2歲就可用簡單的語詞或是句子來溝通,但是聽障的小朋友則否(也因此錯過重要的學習發展時期)。因此,持續觀察孩子的聽力情況可是不能馬虎的工作。



接受新生兒聽力篩檢費用補助,有條件限制嗎?
一、101年起,凡3月15日(含)以後出生,設籍中華民國之新生兒在出生3個月內,於本署公告之「新生兒聽力篩檢特約醫療機構」接受篩檢個案,檢查費用由政府負擔,並由特約機構逕向政府申請每案新台幣700元篩檢經費。
二、為鼓勵民眾配合本施政服務目的,確實掌握新生兒於出生後3個月內即能接受篩檢,若逾3個月方接受篩檢之個案,不列入本補助方案對象,其篩檢費用得視各機構收費標準自行支付。
3歲前~聽障復健關鍵期
陳慧如醫師表示,3歲以前是聽力和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所以要在此之前就把握療癒的機會,因此就算是聽力損失的孩童也能發展出最佳的語言能力,才不會影響未來對外的溝通、人際關係與親子互動。
如果baby能在6個月大以前被診斷出聽力損失,並配戴適合的輔助用具以及接受聽能創建課程,就能在3歲時正常發展出相當於同齡孩童的聽覺能力。
新生兒聽力篩檢的高危險標準
美國聽力篩檢的聯合委員會成立於1969年,其組成成員有聽力學家、耳鼻喉科學家、小兒科醫生及語言病理學家等。他們在1982年提出新生兒需要接受聽力篩檢的7種症狀,分別如下:

篩檢項目
症狀

1家族中有聽障歷史
2先天的感染
出生前後受到TORCH之感染,T(toxoplasmosis)為毒漿體病;O(other)是其他(如梅毒等);R(rubella)德國痲疹;C(cytomegalovirus)是巨細胞病毒;H(herpes simplexvirus)是單純皰疹病毒。
3生理方面的畸形
包括頭部、頸部、外耳畸形等。

4體重少於1500公克
雖然對新生兒而言,體重與聽障無直接的相關,但是體重較輕者通常是早產兒(正常的懷孕期是在37~42週),發育尚未完全成熟。

5血內膽紅素過多
血液內膽紅素濃度超過6~8mg/dl,就是血內膽紅素過多,一般的外表症狀為黃疸。根據統計約有5~10%的新生兒膽紅素濃度超過13mg/dl。

6細菌性腦膜炎
細菌經由血液流動到達腦膜,常發生在早產兒的身上。

7窒息或嚴重萎頓

窒息是指身體(包括腦)缺少氧氣。
窒息造成的原因有外在與內在因素,外在因素包括產鉗傷害、胸部受壓傷或是溺水;內在因素有肺疾病與心臟缺損。
艾帕葛(Apgar)得分最常被用來鑑定新生兒健康的情形,若是得分在0~3分、出生10分鐘內不會自行呼吸與出生兩小時內低血壓者都是符合此條件的高危險群新生兒。


二‧遺傳性聽障v.s.後天性聽障
在幼兒聽障的分類上面,目前則無統一標準,目前大部分採用「Paparella分類」,即將聽障依發生的時間分成先天性及非先天性。
遺傳性聽障
患有聽障 的幼兒其聽力障礙約有50%是與遺傳有關的,而這些聽力損失可能是單側或雙側、輕度或重度、先天性或遲發性或進行性,也有可能合併其它部位的異常而成為某症候群。只是在臨床上仍無任何方法來治療這些聽力障礙,甚至無法阻止聽障情況的惡化;目前唯一的方法在孕前可透過遺傳性諮詢,來避免一些高危險群的爸比媽 咪生下聽障baby。
遺傳性聽 障包括了許多型式的內耳構造異常,耳蝸在正常狀況下會在胚胎第9週時已經發育,也因此,若無法在此之前發育完成或發育停止都會造成聽障。陳慧如醫師表示,現代醫學影像(包括CT,MRI)的發達,所以很多發育異常的情況可藉此診斷出來;依異常的嚴重程度來分類,常見的有以下5類:
Type 1‧Monichel氏畸型
此為最嚴重的一類,症狀為顯骨的岩部(petrous portion)及內耳都完全沒有發育,大約是胚胎第3週之前就有了發育障礙或受到傷害;由於內耳完全不存在,所以就算使用助聽器與人工電子耳都沒什麼任何幫助。
Type 2‧Mondini氏畸型
此類是有正常的耳蝸底圈,但中圈和頂圈中間則形成一個空腔,其中的骨分隔也不見了。因此常常伴隨有內淋巴管的不當擴大,但也有少數與其它症候群合併發生;此症狀大部份是先天性,但也有少部份是會以遲發性聽障來表現。
Type 3‧Scheibe’s卜畸型
此類症狀為骨性迷路(bony labyrinth)屬於完全正常狀態,且半規管和橢圓囊也完全正常,重點是在球囊和耳蝸都發育不良,因此微細的畸型構造包括:柯式器的分化不良、變形的耳蝸覆膜及塌陷的瑞氏膜。
Type 4‧Alexander’s畸型
此類就是耳蝸的柯氏器或螺旋神經節細胞發育不良,屬於高頻率的聽障,可使用助聽器來幫助障礙情況,幫助恢復正常聽力有幫助。
Type 5‧前庭導水管擴大症候群
前庭導水管擴大症候群(enlarged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通常會在電腦斷層的檢查發現前庭導水管過大,導致感音性聽力的損害;損害的部分可能單側或雙側,而且會逐漸惡化。
非遺傳性聽障
非遺傳性 的聽障與先天性不同的是,此類患者在出生時並無聽障問題,但胚胎時期存有病因,只不過沒有立即表現出來,在出生後其實就會漸漸發生聽障;陳慧如醫師表示,先天性聽障比較不會再繼續惡化,但後天性的聽障則有惡化的可能。因此,臨床上及早檢測出聽力的變化是十分重要的。
Type1‧病毒感染
媽咪懷孕前3個月感染到病毒,常常會造成胎兒的異常,最常見也最值得注意的兩類母體病毒感染是「德國麻疹病毒」及「巨大細胞病毒」。
德國麻疹病毒會引起baby的畸形症狀包括:心臟畸形、視力異常、智能不足及聽力障礙,尤其聽障發生的比率約為百分之五十且大多於兩側發生;德國麻疹病毒引起的聽障問題,被感染baby幾乎在新生兒期間無明顯症狀,而聽力障礙則會在後面才可能發生。
至於巨大細胞病毒則是美國最常見的胎兒病毒感染,估計每年約有四千例的先天性聽蟑是來自於胎兒期的巨大細胞病毒感染所引起;要特別注意的是巨大細胞病毒引起單側聽障並非就此停住,正常的一邊也有可能會慢慢喪失聽力,所以必須每半年做一次聽力檢查。
Type2‧藥物耳毒性
臨床上有 許多藥物已被證明對耳朵有毒性,包括抗癌藥物cisplatin、aminoglycoside類的抗生素及某些利尿劑、奎寧等;其中被會經過胎盤由母體影響到胎兒聽力的有毒藥物則是奎寧及streptomycin、gentamicin、tobramycin、amikacin等 aminoglycoside類的抗生素。
值得注意的名噪一時的thalidomide,此藥物成分會引起胎兒多重畸型,其中也包括聽力障礙,但這款藥物早已在多年前就禁用於媽咪懷孕期間。
Type3‧核質性黃疤
母體與胎兒血型不同會所引起溶血,導致胎兒膽紅質過高進而引起黃疸;嚴重的黃疸會損及中樞及周圍神經,並有可能出現智力不足、聽障與腦性麻痺等殘缺。
Type4‧早產兒
早產兒中約有百分之九的機率會有聽力的問題,引起的原因不外乎是高膽紅素血症、產程中缺氧、產程中的低溫過低等,另外媽咪在懷孕時期暴露於輻射線下,也有可能造成baby的聽力障礙。
Type5‧代謝異常(矮小症)
主要是先天性甲狀腺機能低下造成磯的缺乏,引起的聽力障礙的種類可能是感音型、傳音型或混合型。
如何檢測&觀察聽力
Baby的聽力障礙不易被發現,常常為爸比媽咪所忽略,因為baby不會說話看似正常的發展;陳慧如醫師表示即使是先進國家的baby,患有聽障問題的發現時間平均都是2~5歲。
不過人類 的語言發展所謂的黃金期,目前被認定是2歲以前;若是這段期間沒有足夠的聽覺刺激,將無法發展出正常的語言系統。陳慧如醫師認為語言的發展不全或遲緩,會對於孩子進入社會造成嚴重的隱憂;因此,早期發現聽障問題並予以治療或復健,才是聽障baby重要的學習課題。
常見5種幼兒聽力檢查
行政院衛生署認證及公告之「新生兒聽力篩檢特約醫療機構」(可至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網站查詢或洽詢當地衛生局),現已提供篩檢服務:若是新生兒原接生院所未提供篩檢服務或無法於出院前完成篩檢,出院後仍可在baby出生3個月內,找時間帶到特約機構接受篩檢。
選擇篩檢 工具時,醫師會針對不同的baby,有最適合的篩檢工具;對新生兒其重要的是偵測出神經性聽障,因此耳聲傳射及聽性腦幹反應最為適合,而對學齡前幼童其中耳炎發生率高,聽阻聽力檢查是絕佳篩檢工具,等到學齡後的純音聽力篩檢就已足夠。目前常見的幼兒聽力篩檢,如下:
check1‧純音聽力檢查
適合對象:學齡以上的幼童,不適合學齡以下的幼兒
就是以測量baby對各頻率的純音聽力閾值,來檢測聽力是否在正常狀況。其篩檢內容分為觀察聽力檢查及遊戲聽力檢查,而這二種聽力檢查其實就是針對無法表達的baby檢測其對聲音的反應。
不過此檢查的耗時較久,且篩檢須經由專業資深聽力師執行及操作,所以比較不適合用來做常態的聽力篩檢。
check2‧語音聽力檢查
適合對象:對較小的兒童不能使用
語音聽力檢查是測量幼童分辨語音的能力,因此必須是對語音稍加認識的大孩子才行。
check3‧聽阻聽力檢查
適合對象:合做中耳功能的篩檢
此方法是測量中耳的阻力及壓力變化,以及耳膜的運動性;此項檢查十分簡便、快速,透過此項檢查可以相當敏感地偵測出中耳積水、負壓等疾患。
check4‧.耳聲傳射檢查(OAE)
適合對象:適合幼兒做內耳功能的篩檢
此類方法利用耳蝸的非線性特徵,測量外毛細胞的功能,此又可細分扭曲產物耳聲傳射和短暫誘發耳聲傳射。此篩檢的方式操作簡單、快速。敏感度、特異度、效率、信度均高,對還在發育成長的幼兒非常適合。
check5‧聽性腦幹反應檢查(ABR)
適合對象:適合幼童
測量聽神經及腦幹對聲音的反應,因為不需要反應所以也發展出自動、快速的機器,是針對幼童所創造的聽力篩檢。

★語言發展
1個月大:發出聲音、對鈴聲有反應。
2個月大:發出「嗚」、「啊」音。
3個月大:笑出聲音。
4個月大:發出長聲尖叫。
5、6個月大:轉頭向聲源。
7個月大:轉頭向說話者。
8個月大:發出單音節聲音、嘗試模仿別人說話。
9個月大:出現類似「爸爸」、「媽媽」連音字,但不針對特定人叫。
10個月大:發出雙音節聲音。
12個月大:吱吱喳喳地含糊說話。
1歲2個月大:正確地叫爸爸、媽媽。
聽力篩檢的重要性
身心健康的孩子是家庭歡樂的泉源,若家裡有先天聽障的孩子,不僅會影響其未來的智能及語言發展,且會帶給家庭、社會無比沉重的負擔。根據研究顯示,每1,000位新生兒中,患有先天性雙側重度聽力損失者約有1~2位;亦即,每500名新生兒中,就有1位須配戴助聽器或其他聽能輔具的雙耳失聰者。先天性聽力障礙的寶寶若能透過新生兒聽力篩檢及早發現,及早接受妥善、適切的療育,能使其在溝通、認知、閱讀及社會情緒等方面,發展到最好的程度,得到最好的學 習機會,發揮最大的潛能。
聽力篩檢的時機及方法
新生兒聽力篩檢是以自動聽性腦幹反應儀(aABR)進行檢測,其特點為寶寶出生即可接受檢查。聽力篩檢執行人員會在寶寶出生24小時~60小時內為寶寶進行聽力篩檢,檢查方式為:在頭皮貼上三個感應導極,經由耳機放出滴答聲音,再由導極接收寶寶對聲音的腦波反應,約20~25分鐘可完成。此項檢查並無侵入性,所以您無須擔心寶寶會受到傷害或感到不適,篩檢結果也會於出院當日得知。
需注意事項
新生兒聽力篩檢不同於完整的聽力檢查,其準確度無法達百分之百,若寶寶通過篩檢,表示其目前聽力與一般聽力正常者相同,但並不代表終生不會有聽力問題,仍需留意可能造成聽力受損的因素,建議家長務必持續觀察寶寶每個成長階段的聽語能力發展。無論您的寶寶未接受或通過聽力篩檢,您均應該從日常生活來觀察嬰幼 兒的行為,留意孩子的聽力及語言發展。
嬰幼兒簡易居家聽力與言行為評量表
出生至二個月

□巨大聲音(如:用力拍手或大力關門聲音)有驚嚇反應或哭鬧。
□對熟悉的語言有反應。
□對較大的環境噪音感到興趣(如:吸塵器)。

三個月至六個月

□會聽到您的聲音,即使看不到您。
□對一些環境噪音有興趣(如:父母進門聲、狗叫聲、洗澡水聲、收音機聲、電視聲)。
□聽見聲音會轉頭。
□對發出聲音的玩具有興趣。

七個月至十二個月

□開始牙牙學語(如:ㄇㄚ、ㄅㄚ、ㄉㄚ)。
□對音樂及唱歌會專心聽。
□開始會去注意聲音的來源。
□可以了解「自己名字」,及「不要」和「ㄅㄞㄅㄞ」的意思。
□對大的聲音會將頭轉向聲音的方向。
□可以說簡單的兩三個詞彙。

一歲至二歲

□可以遵從簡單的指令(如:給我、過來)。
□對任何方向的聲音能夠轉頭尋找聲源。
□能跟您或他(她)想要的東西。
□重述您說話的某些字。
□可以說一些簡單言語(如:哥哥、吃ㄧ口、洗澡、不要….)。
□可分辨環境中的聲音。
□有20個以上的辭彙量。
若懷疑孩子的聽力或語言發展有問題時,請立刻帶至相關聽力單位接受檢查。聽力損失若能及早發現,及早得到療育,您的孩子仍然有機會可以聽的好,說的清楚!
評量表僅供家長參考,無法取代專業的聽力檢查,若您有任何疑問,請洽詢診所。




演奏小提琴也會傷害聽力嗎?--小心聽覺辨位的變異

當我們欣賞一場管絃樂演奏時,小提琴往往扮演著靈魂的角色,
而小提琴演奏家更是管絃樂演奏的要角!

在小提琴演奏的過程中,
大部分的小提琴演奏家會將小提琴靠在左肩上演奏,
而這個位置卻非常地靠近演奏家的左耳,
加上小提琴演奏時,音量非常響亮,
當耳朵長期處在這樣大音量的刺激下,很容易造成左耳的聽力損傷!
一旦左耳有聽力損傷之後,就會造成左耳與右耳的聽力狀況不一樣,
進而影響到聽覺辨位的能力。

「聽覺辨位」,即是,
當聲音是從左邊來,傳入左右耳朵,
左耳會聽到比較大的音量,而右耳會聽到比較小的音量,
此時,人會很自然地的往聲音比較大聲的方向看(即向左邊看),
而找到音源的位置在左邊。

一旦因為左耳受損,
當聲音是從左邊傳入耳朵,右耳反而會聽到比較大的音量,
此時,人還是一樣會很自然地的往聲音比較大聲的方向看(即往右邊看),
但是,實際上右邊不是音源的所在,
這就是所謂的聽覺辨位的變異;
這樣的情況和左右眼有視差是有些類似的,也就是,
當其中一眼近視,另外一眼是正常的時候,
視差會造成左右眼的視線不一致。

聽覺辨位的變異是小提琴演奏家不得不去顧慮的問題!
對於小提琴演奏家而言,
音感及對聲音的敏銳度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在演奏的過程中,
小提琴演奏家是需要隨時留意其它同伴們的演奏狀況,
才能保持合奏的協調性,
若因左右耳的聽力狀況,造成聽覺辨位不清楚,
將會嚴重影響到演出的效果!

再者,一般人在學習小提琴的時候,
常常都會想挑選一把音色響亮的小提琴,演奏的效果才會更好,
但正因為這樣的想法存在,
才使單邊耳的聽力損傷的狀況更為嚴重。

文引用:http://hear.tw/node/68




突發性耳聾

一、何謂突發性耳聾?
一般說來突發性耳聾發生時是一突然性的,也就是病人原本平常的聽力突然
變差,並伴隨耳鳴。據統計約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是一大早起床後突然發現一耳或
兩耳聽力變差,同時有耳鳴的現象。另外有少數病人同時有眩暈的現象,不過這
種情形引起之眩暈不過一至二天,且也不會復發。很多患者都是在聽電話時才發
現有一耳聽力不好才送醫的。事實上突發性耳聾是一種原因不明之突發性感音性
聽力障礙,它是一種耳鼻喉科急症,若未提早發現治療,則可能造成永久性聽障
之遺憾。

二、造成突發性耳聾之原因有那些?
一般說來造成之原因有許多假說,不過較為人接受的有:
Ⅰ、血管學說:推其原因是支配內耳神經之血管發生痙攣或是栓塞以致造成內耳神經缺氧,甚至壞死。尤其以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高血脂症、甲狀腺功能異常等全身疾病者易罹患之。
Ⅱ、病毒學說:也有人推測是內耳受到病毒感染發炎,以至造成此症。事實上因病毒感染造成耳聾之情形已研究甚多,包括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水痘帶狀庖疹病毒及一些感冒病毒等。另外先天性耳聾也有因胎兒母親感染了德國麻疹或巨細胞病毒而傳染了胎兒造成的。因此病毒學說也是較為人所接受的原因之一。
Ⅲ、免疫學說:也有人發現有些自体免疫患者像紅斑性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柯剛氏疾病(Cogans disease)等亦併有兩耳之突發性耳聾,推其原因可能是其自体免疫抗体破壞內耳之部份構造造成的。

三、突發性耳聾須與那些疾病做鑑別診斷?
一般所說的突發性耳聾,有人稱為突發性聽障或突然聾,其正確說法是「原因不明性之突發性感音性聽障」。不過有些病是會與此病混淆,若未分清則影響治療之方針甚鉅。
Ⅰ、外淋巴廔管:此乃一用力之動作,像舉重、打噴涕或爆炸造成了內耳之卵圓窗或圓窗破裂,這種情形是必須要馬上手術修補的。
Ⅱ、美尼爾氏病:由於突發性耳聾偶有伴隨眩暈之症狀,因此必須與美尼爾式病做一鑑別診斷,否則此二病之治療原則恰好相反,若互相弄錯則治療反而加速病程變壞,不可不慎。
Ⅲ、聽神經瘤:所謂聽神經瘤是經過內聽道及小腦橋腦腳這段之聽神經產生了瘤而造成類似突發性耳聾之症狀,此也不可不注意。曾有人做回溯性研究發現已診斷出聽神經瘤之病人過去曾有15%有突發性耳聾之病史。
Ⅳ、腦出血等:有少數病人也是以突發性耳聾未表現的。

四、突發性耳聾住院做那些檢查?
包括最基本之純音聽力檢查,並做一系列之平衡功能檢查,另外抽血及眼振圖來幫忙判斷是屬於血管性(中樞性)或病毒性(周邊性)造成的,以便使用藥物治療。若高度懷疑腦中風或聽神經瘤則更進一步之電腦斷層檢查或核磁共振掃描也是必須的。

五、突發性耳聾如何治療?
Ⅰ、類固醇:初期大量使用類固醇再慢慢減量是大多數人同意之療法,尤其針對可能是病毒或自体免疫病造成的耳聾較有效。
Ⅱ、血漿擴張劑:許多專家認為用一種分子量四萬之葡萄糖聚合物(Dextran)來擴張血漿容積、改善血流可針對血管原因造成之突發性耳聾有所助益。
Ⅲ、其它像是高壓氧治療、星狀神經節阻斷術等皆有人提出。
Ⅳ、最重要的就是臥床休息及避免壓力。有研究曾指出那些完全臥床休息者之預後與用藥物治療比起來並無差別。

六、突發性耳聾之預後如何?

治療痊癒之比例從55%到85%皆有人提出,不過還有一個重要原則那就是提高警覺、愈早發現治癒率愈高。若超過七天以上則治癒率明顯下降、不可不慎。

文引用:耳鼻喉科專科醫師 劉博仁




洗澡導致兒童中耳炎?

家有小寶貝的家長注意了,別讓寶寶染上中耳炎,否則萬一延遲治 療,可能導致聽力受損。一項「嬰幼兒中耳炎疾病與疫苗認知調查」發現,近八成家長對中耳炎認知不足,高達五成家長存有「洗澡洗頭時耳朵進水會造成中耳炎」的迷思。醫師表示,超過八成幼童三歲前至少會感染一次中耳炎,中耳炎臨床診斷不易,若未及時發現並妥善治療,可能導致聽力受損,影響幼兒語言學習與發展。

八成的小兒細菌性急性中耳炎是肺炎鏈球菌與不可分型嗜血桿菌(NTHi)感染造成,由於小兒中耳炎復發率高達五成,部分醫師選擇使用抗生素作為中耳炎的第一線治療,以避免中耳炎惡化,卻可能帶來抗生素抗藥性問題。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教授黃立民指出,中耳炎的治療已成為小兒抗生素抗藥性的重要原因。

台大醫院小兒耳鼻喉科醫師許巍鐘說,中耳炎最常見症狀是發燒、耳痛,較小的孩童不懂表達,可能會出現摩擦耳朵情形。據統計,每次病童發作,平均有三周時間家庭無法正常作息,幼兒會因為耳朵不舒服而嚴重哭鬧、失去胃口,家長往往必須請假照顧病童與回診,因中耳炎所衍生的直接、間接成本龐大。

黃立民說明,六周大開始,新生兒可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預防中耳炎,同時也可預防肺炎鏈球菌引發的侵襲性肺炎。十價接合型中耳炎肺炎鏈球菌疫苗因涵蓋十種肺炎鏈球菌血清型及嗜血桿菌的成分,是目前預防急性中耳炎較好的疫苗,家長可依寶寶的身體狀況考量選擇接種。

除施打疫苗積極預防中耳炎,也可從日常生活降低中耳炎危險因子,寶寶前六個月哺餵母乳、餵食時盡量保持嬰兒背坐正進食及避免暴露在二手菸的環境等。

文引用: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1,17&id=13220




怎麼保護寶寶聽力?

因為嬰幼兒不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不適,早期聽力損失多不易被發現,所以更需要家長細心的呵護與觀察—--胎兒期從孕婦入手保護聽力妊娠母體的抵抗力較他人弱,應避免去過於擁擠的場所,以免感染病毒性感冒、腮腺炎、腦炎、風疹等傳染性疾病。增強自身體質,重視飲食營養,適當活動,減少疾病的發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有利於體內分泌各種有利健康的激素,減少胎兒發育異常。孕期避免接觸射線和噪音環境,以確保胎兒健康成長。

孕期盡量避免使用各類藥物,如必須用藥時,應該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禁用耳毒性藥物。疑有家族遺傳性重聽家史者,夫妻雙方到醫院進行家譜分析、染色體和遺傳基因的檢查,做到優生優育,減少孩子耳聾的發生率。新生兒期做好聽力篩查早產、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黃疸等疾病極易引起感音神經性耳聾,對這些疾病的早期診治是防治耳聾的重要環節。目前台灣對所有新生兒進行聽力篩查,以期早期發現聽力異常的孩子。

嬰幼兒期注重細節預防感染孩子出現身體不適時應及時到專科醫院就診,不能憑經驗亂用藥,以防藥物過量或服用耳毒性藥物,延誤或加重孩子的病情。噪音或過大的音量能損害人的聽力,要注意遠離噪音,兒童最好也不要使用耳機。游泳或洗澡、洗臉時,應特別注意防止水進入耳內。盡量不要用耳掏或其他硬物等挖耳朵。很容易損傷外耳道和鼓膜,病菌就此進入中耳腔內,引起中耳腔感染,甚至造成慢性中耳炎,影響孩子的聽力。




使用MP3不當,影響聽力

使用MP3不當可能毀掉一代人的聽力!繼英國一項研究引起人們對此事的關注後,美國科學家18日公布的研究結論再次證實了這一說法。據《新科學家》網站報道,研究證明,只有在安全環境下,人們長時間使用耳機聽音樂才不會損傷聽力。


損傷巨大

科學家研究表明,目前被當作許多隨身聽使用標準的內耳式耳塞會增加人們聽力損傷的風險。使用內耳式耳塞聽較大音量的音樂時,時間應限制在每天累計不超過90分鐘,才能避免損傷耳朵;以最大音量聽音樂超過5分鐘,則可能造成永久性耳損傷。

這項研究建議那些使用內置耳塞聽音樂的人,一旦音量超過最大音量的80%,聽音樂的時間就應縮短在90分鐘以內。“如果音量只是偶爾超過這個標準,或者聽者不常使用耳塞聽音樂,患耳病的幾率會大大降低,”此項研究的主要負責人、波士頓兒童醫院和哈佛大學醫學院聽覺病矯治專家布賴恩‧弗裏格說,“我們所說的聽力損傷是指那些每天塞著耳機,把音量開得很大的人”。

研究人員對100名學生進行調查發現,那些質量較差、不能有效屏蔽噪音的耳機通常會使人無意中調高音量,進而對聽力造成長期影響。若耳機質量良好,音量維持在最大音量的10%至15%,即使長時間聽音樂,也不會使聽力嚴重受損。


兩項研究

科羅拉多大學的科裏‧波特努夫和哈佛大學醫學院的布賴恩‧弗裏格分別對5種型號的MP3播放器和3種類型的耳機進行了評估。MP3包括“晟碟”牌的Sansa型、“創新”牌的Zen Micro型以及“蘋果”牌的3款ipod;耳機包括當前MP3普遍配備的內耳式耳機、傳統的耳墊式耳機及深入耳中的入耳式耳機。


研究表明,所有型號的MP3都具有基本統一的音量設置,不同的音樂類型,比如搖滾、節奏與布魯斯、鄉村音樂等不會影響設備內音量的大小。對耳朵的影響在于不同耳機的音量大小不同。對聽者而言,內耳式耳機和入耳式耳機比耳墊式耳機的音量高5.5分貝。

弗裏格博士認為,聽力喪失的過程非常緩慢,需要10年左右時間才能顯現。“我很擔心那些20多歲的青年人。這些年輕人通常把音量開得很大,他們可能已經患有耳朵疾病卻渾然不知,隨著年齡的增長聽力將越變越差,”他說。

聽力安全

現代社會對年輕人來說可能意味著更多誘惑和更多的噪音,正確的聽力指導對青年人大有裨益。然而目前尚沒有一項長期研究,對現代社會人們的聽力習慣和聽覺疾病之間的關聯進行分析。

在沒有找到更好解決辦法之前,“為了避免出現聽力損傷,大家最好購買高質量的耳機”,英國聽力學會的專家安德魯‧裏德建議。

此外,專家建議,盡量在安靜環境下聽音樂。因為安靜環境下幾種耳機的輸出音效相差無幾,一旦外界環境變得嘈雜,耳機的輸出效果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幹擾。

文引用: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10/20/content_5226264.htm




但求耳根清靜!避免聽力障礙找上門

聲音是由耳朵的外耳收集,經中耳傳入內耳(耳蝸),由聽覺感覺細胞(毛細胞)接收聲音訊息,再經聽覺神經將刺激傳入腦部,才能感受或聽到聲音,太強的聲音刺激會傷害到內耳的感覺細胞,對於聽力有累積性的傷害作用,長時間連續暴露於90分貝以上的強音時,就會嚴重危及聽力。

早期噪音性聽力障礙的症狀並不明顯,較早發生的狀況是耳鳴,漸漸地聽力障礙程度加重,會開始聽不清楚別人

的說話聲,戴耳機來欣賞音樂也是常見的危險因子。 早期噪音性聽力障礙的症狀並不明顯,較早發生的狀況是耳鳴,漸漸地聽力障礙程度加重,會開始聽不清楚別人的說話聲。

所謂聽力損傷是指巨大聲響且具強大震波的音響,造成聽覺器官構造或者聽力損傷,分為兩類型,一為聽性創傷,為急性的物理性、暴力性的內耳傷害(如:打靶、爆炸聲所引起的);另一則為噪音性聽力喪失,屬於一種慢性的生物性反應,因長時間暴露在噪音環境下所徐緩發生的創傷。

噪音有害人體健康,不僅易造成血管收縮、血壓升高、消化不良,亦會引起頭痛、頭暈、易怒、失眠、精神緊張、身心疲憊、工作無法專心等。一旦噪音已傷害到耳朵,幾乎是無可救藥了,受損或失去的聽力無法挽回,因此唯有事先預防才能避免這種不幸,幸好大多數的噪音性耳聾都可防患未然。

首先要避免接觸過強的聲音,不過若因為職業的關係,或因所處環境身不由己,不得不長時間暴露於有害的噪音下,此時就必須使用耳塞、耳罩,或是戴上頭盔等方法來保護自己的耳朵,並少用隨身聽或MP3(戴耳機)來欣賞音樂,以免長時間接觸高音量而不自覺,以減輕可能的傷害。

原文網址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8289




耳鳴-耳鳴的治療-耳鳴的原因-耳鳴預防與保健

其實嘶嘶聲就是我們說的耳鳴,也耳鳴一陣子了,鳴發生的原因很多,甚至有很多是無法判斷的肇因,耳鳴一般而言可略分為自覺性耳鳴與他覺性耳鳴。
他覺性耳鳴的聲響是可以被他人或測試人員聽見的,此類耳鳴通常與病患本身頭頸部的血管病變或是異常肌肉攣縮有關,多可用內科或手術方法矯治;而自覺性耳鳴的聲響,只有病人自己聽得見,無法由他人或是其他儀器測出。目前,病因不明,可能與聽覺器官退化或是聽力中樞異常有關。一般所謂的耳鳴,多指自覺性耳鳴,正因其治療效果不十分顯著,故成為當下耳鼻喉科醫師相當棘手的問題。


耳鳴"可能"發生的原因
1.梅尼爾氏症或其他耳內感染疾病
2.精神壓力過大,急躁,睡眠不足 血液循環不佳,造成耳壓過高
3.突發性耳聾(耳中風),聽力損失(重聽)伴隨症狀
4.噪音傷害
5.外耳重創
6.耳內神經病變(或是老化退化)
7.耳朵內壓壓力不平衡
8.藥物傷害
9.耳.鼻.口腔病變 感染.病變
10.血壓過高...
11.感冒,中耳炎,耳內積水等...
12.聽神經瘤
13.............其他未知原因


依照症狀,醫師不同的判斷而做不同的檢查,但很多都檢查不出原因,就有不同的說法....

治療方法?耳鳴應該要如何處置 ?
答 :
因為致病原因不明,所以治療方式也呈現多樣變化:從各類葯物治療、針灸、電刺激法、生物回饋、噪音遮蔽法到心理諮詢、靜坐療法等,高壓氧治療,林林總總,百家爭鳴。綜觀各類療法中,均有一定比率之療效,但若以籠統概括來比較所有耳鳴病患的治療結果,則任一種療法均無顯著效果,這可能與耳鳴本身具有多樣性,並非單一疾病,若單用一法來整治,會失於偏狹,無法全面適用的緣故。
也就是說耳鳴很難根治或消除
像 以下這個連結的新聞(今年發生的耳鳴醫療個案)
http://www.wretch.cc/blog/a53303340/737839
這個病患就以開刀的方式治療(聽神經瘤)
至於如果像您說的因退化而造成的耳鳴....很難根治了........

最後提醒...很多老人家因為看不好...聽信偏方是錯誤的行為,亂吃要更是要不得,甚至會傷身害命,還是要聽取專業醫師的建議才是正確的治療。
有耳鳴症狀的朋友真的要注意充足的睡眠以及放鬆心情,正常.均衡飲食,才不容易加重症狀喔!
耳鳴的預防與保健
1.養成良好飲食習慣,低鹽低鈉。
2.睡眠充足,每天睡足7小時以上並且不可熬夜。
3.保持身心愉快,少壓力及心情起伏。
4.補充高單位的維他命B群。
5.盡量少服用耳毒性藥物。
6.耳,鼻,口腔有不舒服或疾病應及早治療。
7.盡量避免曝露在高噪音或音量過大的環境下




耳鳴

惱人的耳鳴,是否正困擾著您呢?是否因為耳鳴而影響了您的工作進度、睡眠品質及與人溝通不良甚至情緒低落,進而造成精神上的焦慮或憂鬱呢?

耳鳴是指患者在沒有外界的聲音刺激下,可能是從耳部或頭 部聽到的聲響,患者卻能感受到有叮噹聲或轟隆的聲響(大都是煩人的噪音或重音感),通常也都只是患者本身聽得到而已,因此耳鳴也被認為是聽覺的錯覺。根據統計的報告,耳鳴患者約佔耳科門診病患的十分之一,僅次於聽力不良的患者。

造成耳鳴的成因有許多,至目前也並無一致的結論,然而由於聲音的傳遞需透過耳蝸、神經傳導及聽覺中樞,所以大致上可歸咎於是聲音的知覺,在傳導過程中出現異常,而導致耳鳴現象。也有學者專家認為是中樞處理聽覺信號出現異常所致。

耳鳴可依其發生時間的長短分為短暫性(急性)耳鳴及慢性 耳鳴兩種;短暫性耳鳴,是指大約小於三個月內發生的耳鳴而且以前沒有這種症狀,短暫性耳鳴較容易找到其可能的致病因素,而加以改善及治癒。慢性耳鳴,是指其耳鳴已經困擾超過三個月以上,因為其發生時間較長,所產生可能關聯的致病因素也就比較多,再加上長期的治療,可能造成病人就醫性不良,因此就比較不容易 治療,通常也只能加以控制或改善而已,較難以治癒。

耳鳴可分為自覺性與他覺性兩種,而自覺性的耳鳴是最為常見的。


自覺性耳鳴:

造成自覺性耳鳴的原因有很多,從外耳的疾患(耳垢阻塞、 外耳道炎)、中耳的疾患(鼓膜穿孔、漿液性中耳炎、耳硬化症)、內耳的疾患(梅尼爾氏症、耳毒性藥物、噪音性損傷、老年性聽障)、聽神經及神經傳導路徑的疾患(聽神經瘤、腦幹血管硬化)及大腦皮質的疾患(腦中風、退化症、失憶症),只要在聽覺傳導路徑中任何一處出了問題,就可能產生異常的聲音,所以耳鳴是以耳部疾病最為常見,這些通常也都與聽力障礙有所關聯。其次像藥物所造成的耳鳴,常常都是聽力喪失的前兆ㄛ,而容易受藥物毒性影響的高危險群包括老人、腎功能不佳及聽力受損的高危險群者。梅尼爾氏症在臨床上是以反覆性眩暈、單側耳朵悶塞感、聽力受損及耳鳴來表現的,當耳鳴次數頻繁發作之後,接著聽力就會逐漸喪失。聽神經瘤是小腦橋腦角最常見的腫瘤,一般發生率約十萬分之1.4,此腫瘤起源於聽神經前庭分支上的許旺氏細胞,第一個症狀通常都是耳鳴,然後就會 引起聽力喪失。


他覺性耳鳴:

此類耳鳴大都是器質性問題所造成的,可分為血管性耳鳴、 肌肉性耳鳴與耳咽管耳鳴。血管性耳鳴是因為血管腔狹窄或是血流量增加而造成血液振動與擾流,當傳入內耳就會產生的脈動性耳鳴。肌肉性耳鳴是耳咽部肌肉規率性的痙攣所致。至於耳咽管則是因為鼓膜隨呼吸運動,向內向外移動產生的聲音,常常在體重明顯減輕時,會發生自聽加強。


易造成耳鳴的藥物:

1. 抗生素:

氯黴素(Chloramphenicol)、紅黴素(Erothromycin)、四環黴素(Tetracycline)、萬古黴素(Vancomycin)、氨基配醣體類(aminoglycosides)

2. 化療藥物:

Bleomycin、methotrexate、mechlorethamine、vincristine

3. 利尿劑:

Bumetanide、Ethacrynic acid、Fursemide

4. 止痛劑:

Aspirin、NSAIDs

5. 其他:

抗瘧疾藥:chloroquine及quinine

重金屬:汞、鉛

異環類抗憂鬱劑藥物

對於耳鳴的治療,應該將耳鳴當成一種症狀,以改善其症狀 為目標來治療,並非將耳鳴當成一種疾病,而試圖想去徹底治癒它。一般治療目標,都是以處理潛在性疾病、保護聽力、及緩解耳鳴症狀及其相關問題的疾病如焦慮、憂鬱、失眠等為主,所以在治療時,需配合耳鼻喉科醫師、聽力復健師、及身心科醫師。

治療耳鳴可分藥物與非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

由於目前並無一致證實有效的治療藥物,再加上這些中樞性藥物,都有一些副作用,每個病人的副作用反應也都不一樣,所以,在治療前都需事先與患者討論其治療的期望與相關的副作用。

非藥物治療:是使患者能逐漸去適應耳鳴,而並非使耳鳴聲音停止。

(1) 助聽器:聽力障礙者能持續接受足夠的語音刺激,減緩大腦因為聽覺障礙所產生的神經再塑性現象,而減輕耳鳴的症狀。

(2)以分散注意力及中樞聽覺抑制的原理提供白噪音如海浪聲或寬頻噪音,以遮蔽並減少困擾,此即為遮蔽療法

(3)耳鳴減敏療法就是使用諮商與聲音治療。

至於手術治療,則是針對需要以手術治療的疾病,例如聽神經瘤、梅尼爾氏症、硬腦膜動靜脈畸形,血管瘤等,然而並非所有手術都能改善耳鳴症狀,有時候手術後耳鳴症狀反而會惡化,所以在手術前需要和患者及家屬做充分說明。

耳鳴者必須避免下列的事項:

a. 避免食用一些較刺激性食物,例如:咖啡、茶葉、辣椒等。

b. 避免長期曝露於過度喧鬧及吵雜的環境中。

c. 避免過度疲勞及熬夜,要充分地睡眠及休息。

d. 避免使用耳機或隨身聽的耳塞,聽音樂及CD。




老年失智的日常生活照顧

老年失智可能發生在一些原來正常的中老年人身上,其疾病的病程是漸進的,初期可能只有短期記憶喪失,漸漸地才喪失思考及判斷能力、智能退化、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甚至出現異常的精神行為。由於失智症患者的照顧是有別於一般失能老人的照顧,其最主要的的照護目標是維持其日常的生活功能,得到優質的生活品質。針對失智老人日常生活常發生的狀況提出一些照護的方法及注意事項,期望能對照顧者有所幫助,同時也能維持老人的健康及尊嚴。
病患照顧者須知:
一、 照顧患者要先妥善照顧好自己,計畫好一天的時間,包括適當的休息,可免去時間壓力;如果你的照顧得不到良好的反應,不必覺得內疚。
二、 增加病患的能力,獨立性,讓病人做他所能做的,無法完成才代勞。
三、 認識認知障礙的老年病患,照顧者的生氣、挫折、悲傷是很自然的情緒。
四、 在長期照顧漸趨惡化的當中,對於短暫進步能抱持著一種希望。
與失智者溝通:
失智者在溝通上主要問題,是短期記憶的喪失、理解能力弱、對刺激反應延遲。照顧者必須能發現失智者在溝通上的問題及困難點,若是因生理問題,如聽力障礙,則須為其配戴助聽器。最好的溝通主題為談過去的事,但是若過去的事令他感到傷心則不是一個好的話題。
照顧技巧:
一、進食方面:由於有些失智者常忘記近食時間或進食與否,可能有導致營養攝取不均的情況,也因常忘記喝水,有患者因電解質不平衡及泌尿道感染的問題使意識混亂的情況加劇;有遊走情況的患者更容易有熱量攝取不足的情況,這些飲食習慣照顧者必須細心發現並給予定時定量的飲食。
二、 口腔衛生:患者可能忘記擠牙膏、上下刷動、漱口……等任何一個小步驟,而因此無法做好口腔清潔,不要因為患者不會刷牙就快速的幫他完成,有時他只是忘了其中一個步驟,稍加提醒即可自我完成。
三、 大小便功能:訓練大小便習慣,維持腸及膀胱正常功能,並且每日記錄大小便狀況。
四、 沐浴:若是有拒絕洗澡的問題,要先瞭解是什們因素拒絕洗澡。沐浴前應調好溫度,建議可由熟悉或有經驗的照顧者陪同協助洗澡。讓病人做他所能做的部分,無法完成時才代勞。
五、 穿衣:提醒氣溫變化,建議加減衣服,穿衣的選擇應簡化及有限制;按穿衣的順序,依序擺好,給予簡單的指示,如先把右手穿進去;保持其自尊心與獨立感。
六、 睡眠:禁止午睡或小睡;日間提供正常運動;製定規則睡眠時間;用夜燈睡前可用少量安眠藥或淡酒 (但要醫師許可);晚餐後限制流質飲料。
七、 維持安全的環境:
1. 預防跌倒:不要移動家中擺設、堆積雜物,光線要充足。衛浴環境應保持乾燥明亮,可加裝扶手、防滑磚;協病患使隨用助行器。
2. 預防環境傷害:危險物要收好;冰箱內勿放過期食物以免誤食;注意家中物品例如瓦斯爐、熱水器、打火機、刀子、剪刀..等設備或物品;藥應分次裝好, 以免服錯。
3. 預防迷路:可將大門的上下方再加鎖;外出時有人陪伴或配戴識別卡片或手圈;提供個案的照片給附近的鄰居及警察局。
4. 預防交通事故:避免個案開車;在夜晚外出時穿具反光或明亮的衣物。
八、 困難行為的處理:
1. 翻找、藏物、囤積
尊重他;改善居家環境:保護好有價值的東西及危險物品;環境簡單化,易於發現改變及找到東西;創造一個適合翻、藏、積的環境;消除危險及不安的環境
2. 激動、好鬥、敵對、叛逆:
日常生活簡單,規律,有節奏;將刀及危險物品收好;確認老人所在的位置是安全有界限的他不會感到被”陌生人”傷害。
3. 日落/晚間症候(晚間特別混亂、迷糊):
找出原因用肯定的言詞告訴病患,身在何處以及發生了什麼事情;改善室內光線,晚間提供適當的光線以減少病人的混亂與不安;製造生命中愉悅的因子,充實日間活動計畫,規則的運動與益智活動。
4. 遊走:
建立日常活動規則性的時間表;環境擺設避免出走及方向上的盲點;要確定病患帶有卡片、識別手圈或衣著上有標示名字、住址、電話號碼;用簡單聲音如鈴鐺,可知病患是否走出門:如鄰居看到病患單獨在外,請鄰居告知。
5. 記憶的問題:處置
有大字標示的鐘;有大字與數字容易辨別的日、月曆;黑白板可提示日常生活事務;把病人親屬的相片放大,經常提醒病患記住誰是誰;將病患房門上做上標記,漆上特殊的顏色;常用品放在盤、籃子之類固定的地方。
6. 疑心病
病患的控訴遺失物品是平常的事;不要與病患爭論或對質;一起列一物品清單;幫病患找回失物,或是分開其注意力到別的事物。
7. 強烈情緒反應
對於情緒反應予以回應;用冷靜而祥和的語調;引導病患到別種活動或更換房間;避免可能引起同樣反應的類似情境;切記反應處理的時效;若要約束病人也許情況會越弄越遭。
8. 發脾氣
冷靜回應;引開發怒的環境,或移開使其發怒的事物;找出發生事端的原因。
九、 藥物與醫療事項
1. 保有病患所有用藥的單子,包括非處方用藥在內。如:普拿疼之類。
2. 若病患在行動與記憶有突然的改變,則與醫師聯絡。
3. 若病患顯得漸趨易睡或恍惚不定則與醫師聯絡。
4. 若病患感冒或有其他感染症狀,例如:頻尿或發燒則與醫師聯絡。

資料來源:台大醫院 徐淑金護理長

文章出處:健康九九




正確護耳,老人聽力減退可延緩

年輕時並不覺得,但當上了年紀時,“耳聾眼花”卻給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不便。在9月26日國際聾人日(每年9月第四個星期日)即將到來之際,讓我們共同關注那些飽受聽力損失的老人們—--因為,耳聾使他們本已平淡的生活變得更加寂靜和不便。

“隨著年齡的增長,耳聾的發病率是逐漸增高的,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耳聾發病率在30%左右,到了70歲,這個數字就增加到40%-50%。而在80歲以上的人群中,它的發生率超過60%。”

耳朵是一個很敏感的器官,當出現以下幾種情況時,就需要對老人的聽力狀況格外注意了:說話聲音很大;經常側著臉與人說話;說話時非常注意對方口型;經常要求別人重復所說的話;與人說話時經常“打岔”,答非所問;看電視時聲音開得很大,很吵了,他卻才覺得剛好;要求別人站在自己的一側說話。

“聽力的下降同時可伴有耳鳴,或者眩暈,如果出現這些信號,更需要進行系統的檢查。早期干預,有可能會使老人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

老年性耳聾

是一種退行性變化

老年性耳聾是由於聽覺能力隨年齡增長而逐漸減退的現象,主要表現為高頻聽力損失。造成老年性耳聾的主要原因是人體器官的老化退變。

“耳朵作為一個器官,本身存在著一定的老化過程,當然,耳朵的聽覺和全身的功能狀況密切相關的,過勞、睡眠不佳、精神抑鬱、大量飲酒、噪音、藥物、全身性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都會導致聽力下降。”

老年性耳聾早期與自己熟悉的人交談還可以,與不熟悉的人交談就會有困難。後期與所有人交談均有困難,主要表現能聽到聲音,但聽不清對方在說什麼,尤其在嘈雜環境中更為突出,接電話、看電視有明顯困難。

助聽器需科學驗配

耳聾患者如果聽力受損的程度在中度到中重度,都可以使用助聽器。但在使用助聽器的時候,一定要科學驗配,根據聽力曲線圖,量身定做。

“不過,也有一些耳聾的患者是不適合用助聽器的,比如一些人有中耳炎,一戴助聽器就流膿,還有一部分人先天性外耳道閉鎖,戴不了普通助聽器,一些高頻區聽力嚴重下降的老年人,容易發生助聽器嘯叫的問題等都是不適合戴的。”

只要由專業醫生做出正確的聽力診斷,並排除了不能配助聽器的限制,進行科學驗配和正確使用助聽器,就不會加重聽力受損的程度(自然衰退除外),這就如同驗光配眼鏡一般。

“一些耳聾患者覺得配了助聽器就一勞永逸了。其實助聽器相當於一個擴音器,在使用的時候應該有正確的期望值,還應該定期調試,只有這樣它才能成為患者生活中的小夥伴。

本文引用:http://big5.chinanews.com.cn:89/gate/big5/www.chinanews.com/jk/2010/09-21/2549183.shtml




平時如何保養您的耳朵?

每年到了夏天,耳朵癢的病人就大為增加。耳朵癢雖然不是什麼大病,但是卻也令人難受。喜歡抓癢,尤其是像香港腳,真的是越抓越癢。有的人本來是很正常的,讓理髮廳掏了耳朵以後,就癢起來了,以後一直沒有斷根過。

耳朵癢的原因,主要有下列幾項:

(一)耳朵長黴菌:台灣氣候潮濕,耳道內也容易潮濕,正是長黴菌的溫床。耳道長黴菌的人,奇癢無比,比較厲害的黴菌,會有耳朵阻塞感。自己挖耳朵時,會發現有黃白色的膜狀物掉下來。

(二)慢性外耳道炎:輕度慢性外耳道炎,經常不是耳朵痛,而是耳朵癢,尤其在有濕疹的時候,更是癢的厲害。而濕疹的起因,則是自己掏的太厲害,掏的結果,又使外耳道炎加速,因此形成惡性循環。有一部份的外耳道炎,則是因為中耳炎,耳朵流膿所引起。這一種耳朵癢,一定要中耳炎也治好,才會好。

(三)神經性耳癢症:耳朵的神經,由迷走神經,三叉神經分佈;這二條神經知道和自律神經有密切關係。這種耳朵,外表看起來很正常,但是病人會有一陣陣的耳朵癢,而且非常強烈,但不會有聽力障礙或疼痛的現象。由於自律神經的失調,發作過一次耳朵癢後,養成挖耳朵的習慣,以後就沒有希望好轉。
耳朵癢,在醫藥不發達的時代,可能不當一回事。而在現代,找專科醫師治療,才是最佳途徑。

※平時我們要如何注意耳朵的保養呢?

(一)保持耳朵的乾燥:潮濕的環境,容易有黴菌及外耳炎,容易耳朵癢,所以洗澡或游泳後,要把耳朵弄乾。

(二)每年夏季游泳季時,熱衷游泳的朋友,最好先看一次耳鼻喉科醫師,把耳道內的雜物清乾淨,免得游泳完後,透發一大堆併發症。尤其「油耳」的人,更要注意。

(三)不要自己亂挖耳朵:外耳道的皮膚,輕的刺激會產生癢,重的刺激就會痛。大部份的人多就地取材,髮夾、火柴棒、原子筆套等,都成為挖耳朵的器具了。經常自己挖耳朵,會使耳道皮膚傷痕累累,表皮層不斷增厚,形成濕疹;如再加上葡萄球菌感染,形成耳疔,那就「痛不欲生了」。

(四)不要讓理髮廳挖耳朵:理髮廳挖朵,是一種感染疾病的媒介。千萬不要貪圖這種額外的服務,而染病上身;甚至耳膜也挖破了,得不償失。

(五)外耳道的清潔,可以用消毒好的滅菌棉棒,輕輕擦拭,用過後即丟掉。耳朵發癢時,應該用冷敷,或者輕揉耳部即可。

出處:http://www.anfulin.com.tw/modules/articles/article.php?id=19




什麼疾病或藥物會導致聽力受損?

聽力受損原因除了受巨大噪音影響外,病菌感染如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腦膜炎及慢性中耳炎.珍珠瘤(膽脂瘤)-,突發性耳聾以及患有梅尼爾氏症、腫瘤或先天缺陷,亦可致聽力受損,還有某些頭部的癌症在做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時,傷害了聽力神經,造成聽損。某些健康情況會影響聽力,最常見的是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太高,有時候糖尿病及甲狀腺,淋巴腺功能不佳的病患也會有聽力問題。目前仍不知道這些生理變化如何影響聽力,可能是和內耳的循環或新陳代謝有關。因此妥善照顧好身體與聽力是十分重要的。

藥物副作用產生聽損

耳毒性藥物

耳毒性藥物之種類

1.阿斯匹靈:若每天服用六至八粒,可能會傷害內耳。

2.抗生素:某些抗生素對某些疾病有特殊療效,卻也會傷害聽覺細胞。一般而言,用靜脈注射的方式,才會對內耳有毒性。

3.化學治療的藥物:一般被用來治療癌症,通常醫護人員會監控血液,預防耳毒效應。

4.非類固醇抗炎藥物:若每天服用六至八粒,可能會傷害內耳。

5.奎寧:對夜裡的痙攣很有效。但若服用過量會對內耳產生毒性。

如何保護聽覺?保護聽覺方法包括﹕
●避免服用影響聽力的藥物(如是醫生處方,請詳細詢問其必要性,降低副作用傷害,如必要服用請遵照醫生指示)
●影響聽力的疾病發生,應及早治療,降低聽損風險
●在嘈吵環境下工作或暴露於噪音時,應佩戴聽覺保護器如耳罩或耳塞
●調低電視機或音樂播放器的音量,避免長期使用耳筒(耳塞喇叭),中途讓耳朵多休息
●兒童應接受適當疫苗注射,耳朵發炎時要立刻治理
●參與強烈碰撞的運動如拳擊、欖球或冰上曲棍球時,應佩戴合適頭盔保護頭部
●保持耳道清潔,游泳及洗頭後,應把耳道弄乾以防發炎
●潛水時應加倍小心,避免耳朵受到高氣壓傷害
●早睡早起,充足睡眠,規律生活,放鬆心情,適時舒壓,提高免疫力。




50歲以後當心聽力(養生之道)

聽力喪失原因眾多﹐如衰老﹑遺傳以及噪音等。據統計﹐在美國50歲以上人群中﹐26.7%的人存在聽力障礙問題。很多人對聽力逐漸喪失渾然不知。一些人感覺聽力時好時壞。4─5月號《美國退休人員協會雜誌》最新載文﹐總結了“50歲後應該警惕的幾個常見聽力問題及其對策”。


問題一﹕在嘈雜的餐館裡聽不清人說話。

經常暴露于噪音環境﹐會導致內耳耳蝸毛細胞凋亡﹐逐漸導致老年性耳聾。美國紐約聽力健康研究會會長安德里亞‧鮑伊德曼博士表示﹐耳蝸通常祗有15000個不可再生的毛細胞﹐這些毛細胞一旦凋亡﹐就會導致某些聲音識別困難或聽不清話語。噪音環境下聽不清說話聲通常是聽力喪失的最初信號之一。因為噪音環境下辨音需要雙耳的精准合作。

對策﹕噪音超過85分貝﹐就易損傷聽力。聽mp3時音量不宜過大﹐最好不在噪音環境中聊天或者聽歌。如果聽力喪失影響日常活動﹐最好戴合適的助聽器。

腎病或心髒病患者罹患老年性耳聾危險更大。原因是腎病導致體內毒素累積﹐損傷內耳神經。心血管疾病會降低內耳血流量。


問題二﹕耳朵產生脹痛感。

吞咽或打哈欠的時候﹐內耳脹痛感更明顯。除此之外﹐還會感到耳朵閉氣﹑砰砰聲﹑疼痛﹑耳鳴或難以保持身體平衡等。耳垢過多也會導致同樣的感覺。

對策﹕美國范德堡大學醫學中心耳蝸植入項目主管大衛‧海恩斯博士表示﹐隨著炎症的減退﹐大多數症狀會得到改善。可以服用解充血藥和抗組胺藥物幫助消炎。若是耳垢在搗鬼﹐應請專業醫生安全清除耳垢。外耳道炎(又稱游泳性耳炎)也會導致耳朵脹痛﹐而且疼痛更明顯。該病通常可使用抗生素滴劑治療。


問題三﹕聽力喪失反復出現﹐並伴有頭暈﹑惡心或身體失衡。

出現這些症狀應當心美尼爾氏綜合征。在美國該病發病率為五百分之一。

對策﹕美尼爾氏綜合征無法治癒但可以治療。低鈉飲食和利尿劑有助於減少內耳分泌液。

聽力喪失反復出現並伴有頭暈﹐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信號﹐比如﹐血壓變化﹑心血管疾病﹑脫水或焦慮等。出現此類耳聾﹐應立即看耳鼻喉專家門診。

以上內容來自﹕生命時報
http://big5.gmw.cn/g2b/health.gmw.cn/dzb/2013-05/10/content_1324191.htm



PAGE TOP